財神寶典線上求籤韓劇娛樂新聞購物頭獎商店網路電視台精彩圖片影片視頻討論區即時新聞首頁

   登入】 or 【 會員註冊 結帳 我的∼購物車   
熱門影片精選 一周內熱門排行 二周內熱門排行 三周內熱門排行 一月內熱門排行
熱門圖片精選 一周內熱門排行 二周內熱門排行 三周內熱門排行 一月內熱門排行
發表人:活的很健康 《IP:111********* 》 人氣指數:1677
慢性白血病 好發55歲以上中老年人
發表時間:2011/5/24 上午 08:25:15
慢性白血病 好發55歲以上中老年人

56歲的王先生最近常感覺飯後腹脹,他摸到肚子左邊、靠近肋骨的地方好像有一團東西,經超音波檢查證實是脾臟腫大,有可能是肝硬化或是血液疾病。

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高到5萬多,抽骨髓檢查確定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初期症狀不明顯

骨髓中,正常的細胞發生突變,出現正常細胞沒有的「費城染色體」(Ph)以及連帶產生的「bcr-abl融合基因」,就會變成「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這些白血病細胞在「慢性期」的症狀通常不明顯,只有白血球升高、貧血及脾臟腫大,但是在經歷平均4年左右,會進一步惡化進入「加速期」與「急性期」,也就是變成「急性白血病」,導致病人死亡。

所以在慢性期就必須好好治療控制,避免惡化,因為一旦轉化成急性白血病,不同於原生的急性白血病,不易治療。

慢性白血病不是常見的疾病,根據衛生署的歷年統計,台灣一年約有180名新診斷病例,發生率大約是10萬分之1.4,患者主要是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是年輕病例也不罕見。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雖然可以治癒這種白血病,但是移植風險較高,只適用在病情無法穩定控制的病患。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使用口服標靶藥物,如基立克(Glivec)。剛開始服用時,可能會有肌肉痠痛、水腫、噁心、胃腸道不適,或血球降低的副作用,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些不適通常都會改善。

第二代的標靶藥物泰息安(Tasigna)及柏萊(Sprycel)已上市,作用較強,副作用與第一代藥物不大一樣。值得注意的是,這幾種藥物雖然都能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但仍無法根治,一旦停藥,多數會再復發,建議病患要持續服用,才能穩定控制病情。

慢性白血病細胞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進一步突變,對標靶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需要更換藥物,或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所以需要定期檢測染色體,及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監測bcr-abl融合基因,評估殘存癌細胞的數量。

如果病患在服藥一年後,能夠達到顯微鏡底下,完全看不到帶有費城染色體的白血病細胞;18個月後,bcr-abl融合基因的數量減少至1/1000以下,就幾乎可以說是脫離癌症「海嘯」,進入「安全的避風港」,只要繼續服藥,轉成急性白血病的風險就非常低了。

(高志平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4/today-health6.htm

《新的討論區》
新的留言板如下:

https://live.baibai.com.tw/board/

感謝!

我要回應

生活行動小博士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