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寶典線上求籤韓劇娛樂新聞購物頭獎商店網路電視台精彩圖片影片視頻討論區即時新聞首頁

   登入】 or 【 會員註冊 結帳 我的∼購物車   
熱門影片精選 一周內熱門排行 二周內熱門排行 三周內熱門排行 一月內熱門排行
熱門圖片精選 一周內熱門排行 二周內熱門排行 三周內熱門排行 一月內熱門排行
發表人:chun sit 《IP:210********* 》 人氣指數:1676
乾隆御覽四庫全書薈要
發表時間:2011/8/17 上午 10:11:04
乾隆御覽四庫全書薈要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160余
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館征書,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歷時7年,共征集圖書12237种;然后由四庫館臣對內府藏書以及從各地征集的圖書進
行校訂,提出應抄、應刻、應存的具体意見。其中,應抄、應刻之書被認為是合格
的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而應存之書則不能收入《四庫全書》,僅僅是在
《四庫全書總目》中存目。《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收入圖書3457种,凡
79070卷,裝訂成36000余冊,6752函。成為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叢書。

  《四庫全書》的編纂抄寫歷時10余年,共抄出7部,全書底本藏于翰林院,第
一部抄本藏于文淵閣,其他六部分別藏于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熱河文津閣,
是為北四閣;鎮江金山文宗閣、揚州大觀堂文匯閣、杭州西湖文瀾閣,是為南三閣。


  當乾隆帝下詔開館征書時,他已是63歲高齡的老皇帝了,這項浩大的工程能否
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他自己也沒有把握。用他自己的話說“朕臨御已三十餘年,亦
望望歲矣,斯事体大物博,時略嫌遲”,于是乾隆帝便有了依照全書体例,另編一
套卷帙較少的叢書的想法。同年五月初一,乾隆帝頒下諭旨,以全書卷帙浩如煙海,
不易檢索為由,命在《四庫全書》中“擷其菁華,繕為薈要,其篇式一如全書之例。”
隨后,便另外設立了《欽定四庫全書薈要》修書處。至乾隆四十三年,《欽定四庫
全書薈要》第一部繕寫完畢,保存在坤宁宮后御花園內的摛藻堂。兩年以后又繕出
第二部,存于長春園味腴書屋。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焚圓明園,味腴書屋所藏《薈要》被焚
毀。藏于摛藻堂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則成為世間孤本。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
北京,京城再遭劫掠,《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或存或亡竟至毫無消息。

  1924年,北洋政府組織清室善后委員會,負責接收清點清廷文物圖書,清點過
程中,在故宮內發現了与其他字畫雜物放置在一起的《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所幸
該書不僅完整無缺,而且触手如新。在戰亂頻仍的年代,這部世間孤本竟得以保存
下來,可謂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國民党政府把《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連同故宮文物運至西
南,全國解放前夕,又把《薈要》運到台灣。1985年,台灣世界書局將此書影印出
版,精裝十六開本,共500冊。

  由于《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宗旨不似《四庫全書》那樣面向民間,而僅
供皇帝御覽,所以,《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有著《四庫全書》無法与之相匹的特點。


  如前所述,《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几經戰火,已經是天壤間碩果僅存的珍品,
由于清廷十分重視這部叢書,修書務求精美而不計資費。据目睹此書的台灣學者說,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字体端嚴勁挺,紙白墨潤,裝潢考究”,這一點完全可以
從世界書局的影印本中得到證實。

  清代編纂《四庫全書》的主要目的,在于搜集佚書,其結果必然是卷帙浩繁,
“檢玩為難”,而《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的編纂卻是為了供皇帝一人御覽,故其旨
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選圖書均為先秦至清代久享盛名的圖書精品,其思想學術、
義理辭章俱屬上乘。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菁華盡備于斯。

  自康熙時興起的文字獄,到乾隆時期達到了無以复加的地步。乾隆帝在詔令修
《四庫全書》的時候,也同時敕令對圖書的內容嚴加審查。在這一意義上,清修
《四庫全書》,雖對于保留、整理中國傳統文化有所貢獻,但与此同時,《四庫全
書》中也有相當一些圖書文獻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由于《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僅
供皇帝御覽,因此,其所收圖書在內容上也就務求完整,沒有大量刪改的必要。由
于這一原因,《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收入圖書种類雖然僅僅是《四庫全書》的七分
之一,而冊數卻近乎《四庫全書》的三分之一,在原本保存、內容真實方面,《薈
要》胜于《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編纂過程中据以繕寫的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內府
刊刻本,這些刻本主要來自于清內府圖書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內府所藏歷代善本
和鈔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間征求到的書籍,在內府藏本和民間奉獻的遺
書中自然不乏宋元時期的舊本。再由于修書館臣和謄錄、校對的人員都具有相當的
學識,他們繕寫精細,校勘、核對精審,從而使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較少錯謬
之處。時至今日,《欽定四庫全書薈要》据為底本的許多宋元刻本已經不复存在,
這就更顯得《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版本的珍貴

《四庫全書》史話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
据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
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
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
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
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
匯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這樣,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
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四庫全書》的編纂過
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至乾
隆四十三年(1778年)結束,歷時七年之久。為了表彰進書者,清廷還制定了獎書、
題詠、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种以上者,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
進書100种以上者,賜《佩文韻府》一部。“題詠”,即凡進書百种以上者,擇一精
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以示恩寵。“記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進者或藏書
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极響應下,征書工作進展順利,共征
集圖書12237种,其中江蘇進書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進書4600种,排名第二。
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圖書。
《四庫全書》的底本有四個來源:一是內府藏書,二是清廷官修書,三是從各地征
集的圖書,四是從《水樂大典》中輯出的佚書。四庫館臣對以上各書提出應抄、應
刻、應存的具体意見。應抄之書是認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庫全書》。應刻
之書是認為最好的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抄入《四庫全書》,而且還應另行刻印,以
廣流傳。應存之書是認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庫全書》,而在《四庫全書
總目》中僅存其名,列入存目,這類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庫全書》
的著作多出將近一倍。對于應抄、應刻的著作,要比較同書异本的差异,選擇較好
的本子作為底本。一种圖書一旦定為四庫底本,還要進行一系列加工,飛簽、眉批
就是加工的產物。飛簽也叫夾簽,是分校官改正錯字、書寫初審意見的紙條。這种
紙條往往貼于卷內,送呈纂修官复審。纂修官認可者,可用朱筆徑改原文,否則不
作改動。然后送呈總纂官三審,總纂官經過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審意
見,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審意見。三審之后,送呈御覽。第三步是抄寫底本。抄寫人
員初由保舉而來,后來,發現這种方法有行賄、受賄等弊病,又改為考查的辦法,具
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寫人員時,先出告示,應征者報名后,令當場寫字數行,
品其字跡端正与否,擇优錄取。考查法雖比保舉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處,因此最
后又改為從鄉試落第生徒中挑選,擇其試卷字跡勻淨者予以錄用。這樣,先后選拔
了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保證了抄寫《四庫全書》的需要。為了保證進度,還規定
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每年抄寫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滿,
抄寫200万字者,列為一等;抄寫165万字者,列為二等。按照等級,分別授予州同、
州判、縣丞、主簿等四項官職。發現字体不工整者,記過一次,罰多寫10000字。由
于措施得力,賞罰分明,所以《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順利,每天都有600人從
事抄寫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訂。這是最后一道關鍵性工序。為了
保證校訂工作的順利進行,四庫全書館制定了《功過處分條例》,其中規定:所錯
之字如系原本訛誤者,免其記過;如原本無訛,确系謄錄致誤者,每錯一字記過一
次;如能查出原本錯誤,簽請改正者,每一處記功一次。各冊之后,一律開列校訂
人員銜名,以明其責。一書經分校,复校兩關之后,再經總裁抽閱,最后裝潢進呈。
分校、复校、總裁等各司其職,對于保證《四庫全書》的質量确實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終于抄寫完畢并裝潢進
呈。接著又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貯文淵閣、文溯閣、文
源閣、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北四閣”。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
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貯江南文宗閣,文匯閣和文瀾閣珍藏,這就
是所謂“南三閣”。每部《四庫全書》裝訂為36300冊,6752函。七閣之書都鈐有璽
印,如文淵閣藏本冊首鈐“文淵閣寶”朱文方印,卷尾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
印。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包括4部44類66屬。經部
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
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
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史部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
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
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
圣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
邊防、山川、古跡、雜記、游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
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子部包
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
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
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
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
木鳥獸虫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
又分雜事、异聞、瑣語3屬;集部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
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
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种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
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當然,《四庫全書》的內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視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
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輕
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异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
其學術”。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
不收錄的。第三,不收戲劇著作和章回小說。第四,圖書正文或有刪節或挖改。編
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過程,也就是大興文字獄的過程。据統
計,在長達10余年的修書過程中,禁毀圖書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庫
全書》的圖書中,也有不少刪節或挖改。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還編了
《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四庫全書考證》、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等。這几种書可以看作編纂《四庫全書》的副產品。《四庫
全書薈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收書473种、19931卷。開本大小和裝幀形式与
《四庫全書》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兩部:一部放在宮中御花園的摛
藻堂,一部放在圓明園東牆外長春園內的味腴書屋。《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是
《四庫全書》收錄書和存目書的總目錄。該目錄前有“凡例”,經史子集四部之首
冠以總序,大類之前又有小序,每書之下都有著者介紹、內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
證文字。由于這些考證文字出于紀昀、戴震、姚鼎、邵晉涵等著名學者之手,因而
具有重要的學術价值。《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是《四庫全書總目》的簡編本,
它不列存目書,只列《四庫全書》收錄的圖書,每种書的提要也寫得比較簡單。
《四庫全書考證》一百卷是四庫館臣對應抄,應刻各書校勘字句的記錄匯編,該書對
于校訂古籍有較高的參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
《四庫全書》中138种“應刻”之書。該叢書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簡通過比較,
認為木活字花錢少,實用价值高,改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簡把木活字印刷過程寫
成《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并收入《四庫全書》,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
要文獻,已被譯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庫全書》編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會環境。修書期間,正當
康乾盛世,天下無事,沒有戰爭的干扰。四庫館臣坐在書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
沒有后顧之憂。第二,最高統治者的重視。《四庫全書》從醞釀到修成,乾隆弘歷
始終參預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從征書、選擇底本,到抄書、校書,乾隆弘歷都
一一過問,親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資金來源。《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所需經費
難以數計,清廷一概包攬下來。第四,嚴密的組織系統。四庫全書館的最高職務是
總裁和副總裁,多由郡王,大學士以及六部尚書、侍郎兼任,負責總理館內一切事
務,下設纂修處,繕書處和監造處。纂修處負責校理勘定全部書籍,并兼任繕書處
繕寫書籍的分校工作;繕書處負責全書的繕寫及校勘事宜;監造處負責武英殿刊刻、
印刷、裝訂、整理書籍事宜。四庫館臣總計360人,因故革職、身死除名、調用它任
者,不在此數。第五,破格錄用人材。四庫全書館堪稱人才之寶庫,集中了大量优
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錄用的,如邵晉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楊昌霖等人,
人館前不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楊昌霖等連進士都不是,僅是舉人。人才云集,
為編纂《四庫全書》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庫全書》的流傳情況如何呢?七
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
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台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
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多所殘闕,后來遞經補抄,基本補
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如何評价《四庫全書》?雖然《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
有刪削、挖改內容等過錯,但就整体而言,應當是功大于過。首先,它保存了大量
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
《四庫全書》的編纂,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對于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多年來,遞經戰亂,如果沒有集眾書于一身的《四庫全書》,古籍將會大量散失,
從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輯佚、校勘、目
錄學、匯刻叢書等方面給后人留下許多有益的啟示:在輯佚方面,四庫館臣從《永
樂大典》中輯出佚書并收入《四庫全書》者共有385种,不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
珍本重見天日,而且為后代的輯佚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庫
館臣网羅眾本、慎選底本等做法,為后代的校勘工作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在目
錄學方面,《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書目無与倫比的,其編纂
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匯刻叢書方面,清人以《四庫全書》為榜樣,掀
起了編刻叢書的熱潮。近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和《續修四庫全書》的出版,正
是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四庫全書》的优良傳統而結出的丰碩之果。
總而言之,《四庫全書》是18世紀70到80年代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項
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類文化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新的討論區》
新的留言板如下:

https://live.baibai.com.tw/board/

感謝!

我要回應

生活行動小博士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