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缘起——————仙道贵生,无量度人(2007-10-12 19:00:59)
转载
净明宗者道教一脉,远崇三清祖师.初为兰公得道以授港母,进母传道许逊,至许逊真君方组织教团收有十二大弟子,其余普通徒众众多,传教修道于古之逍 遥山(今西山).足迹更是遍布各地.随方设教为民降妖除害济世度人,许真君名逊孝敬之,生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飞升于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祖籍河南。父辈为辟战乱始迁像章,真君幼孤耕读为业博通经史,二十九岁时求学于西安(今修水)吴猛门下,修持道法,四十二岁时出任四川旌阳(今德阳)县今任职时清政爱民五十二岁时归隐.归隐后为求道业精进偕师吴猛同赴镇江府丹阳郡求道于通母,湛母按玉皇元谱仙阶的高下,独传许真君道法,令吴猛拜真君为师,故有道者即明师也不在于年龄。社会地位,后学者牢记。真君门下十二大真人神列真人吴猛为首其余有正持陈真人(陈勋)、元通周真人(周广)、潜真彭真人(彭伉)、神惠曾真人(曾亨)、冲道黄真人(黄仁览〕和靖 吁美人(吁烈)、精行甘美人(甘战)、勇悟施真人(施岑)、普惠钟离真人,时荷时真人,洪崖张真人(二者名待考).真君飞升后由族人和门下弟子继续传教,至唐朝胡慧超重修游帷观,撰真君传记,向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宣扬净明教义,一时净明名声大盛,因年代久远日渐失传又至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何真公蒙真君下降,授以飞仙度人经,继承教法广传弟子经战乱还失传,复至元朝大德年间刘玉蒙真君降旨复传净明道门徒众多,明清后日渐衰微至解放后。十一代韩守松止已完全失传.为恢复和振兴净明宗,无为子周学君道长从道藏中将净明经典请出将繁体字改为简化字 并苦心搜集明清时期留传在民间的经典融会贯通道教正一待稷道法。全真性命双修之学至此作为一个宗派所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经典,科仪、道法均已齐备,有缘者得之、无为子出家结缘于武当山,师承武当祝华英道长,曾参访云流龙虎山长春观南岳衡山多处名山官观,为修道法广泛访师于民间道人,无任何门户之见、主张凡道门学术均可修持.所传科仪以武当山现行科仪为主,故道教界常用经典。丹经、答提均为学 习之必须,为利于道教文化传播净明宗入门以中国道协出版之早、晚功课经。三官北斗经为基础,再学习净明宗基本经典,欲求提高再学习现道教举行斋酸常用数十种经典,精深者可研读道藏.为利于统一和传播,净明宗派坛用净明宗坛印用道经师宝,入门戒律用九一妙戒,举法以清微雷法、混元雷法为主,所传弟子以民间道士实用道法为主不尚空谈理论.为尊敬前辈同时亦表明净明复宗之意,无为子按辈谱“守本高无量”取名周本元,元者同源,又有元享利贞之义,任一教派传承必须要有经典、科仪、道法三者必不可少否则是徒挂其名借以惑众也,学道之人当明察之,后学当用记本宗源流实修实证.正一、全真各有所长。不许有门户之见l 融会贯通,学有创见是为上三品道士,能兼修并蓄,广传道学是为中三品道士有门户之见但能真修实证某一门道艺奉道之士为下三品道士、净明名传三师之说传度师,保举师,监度师一利于统一,二则表明有道有德之士即是明师也不求名气,不求地位有才学者即我等学道之师人人当恭敬之.了脱生死,逍遥仙界全赖明师指点,是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道、经、师犹需礼拜供养,忠于三清道祖孝敬师长 融汇进学各流派,普济天下,为我宗风。
[净明宗专用基本经典类] 《净明玉真枢真经》、《净明道元正印经》、《净明四规明监经》、《净明御瘟经》、《净明九仙水经)}、《净明中黄八柱经X、《净明洞神上品经》、《净明保劫度世真经)}来于民间。《普天福主演玄经)}、《普天福主演玄法忏)}来于民间.《灵宝归空诀》原著赵宜真注解无为子。
[净明宗专用道法类] 净明秘法、九老神印伏魔法、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净明黄素书、周真公启请画一、净明飞仙度人经法. [净明宗专用科仪类]皆来于民间 清酯,福主早朝和仪,福主午朝科仪 福主晚朝科仪. 幽醮,净明早朝科仪,净明午朝科仪,净明晚朝料仪。 通用有经典清醮类、幽醮类、料仪类.
[净明宗派借] 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真. 守本高无量,昭明自古今.含元时抱一,长合圣贤心. 业复宗前哲,基兴格远程。返还修日茂,造就体但新。 至理通天地,微言悟典型。精神参化育。训诲著遗盟. 达立原和厚,栽培定畅荣.启成千百代,后世永奇英.
悟 道 有 感。则老君门下无为子 周学君撰 [一] 犹记数世修行事,功课未满三生转.前生武当曾修真 今朝南昌弘净明.老君传道岂分宗,世人分门又迷途. 天道自然宗三精,神仙门徒休忘本. l二] 老君门下降凡尘,职充雷部火司事.传授道法弘教门, 有缘相知得通君.显隐进退道观中,神通之术少人知. 道法学通立显灵 化身千里救良民. 忆 访 道 有 感作于净明经典传布前 【有感于南昌某些净明弟子] 数载辛酸求道路,孤舟一叶汪洋中.苦心访道求真知, 些许收获不易得.只叹道观主事辈。身居高位不奋发. 声名高呼净明道,未识真经是本身. I访道有感二1 数载辛酸求道路,独自负重超泥泞、忍辱合垢为弘道 但求净明复开花.心本无有宗派意,不任执事亦非责 只因道家人稀少,聊借忠孝表寸心.
《新的討論區》
新的留言板如下:
https://baibai.com.tw/community/
感謝!
【我要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