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聖籤媽祖聖籤生活行動小博士點光明燈安太歲燈考生祈福安財神燈入廟祀神安姻緣燈註生娘娘月下老人

拜拜網首頁廟宇搜尋申請廟宇登錄安禮斗討論區★頭獎彩券商店求招財符幸運號碼 笑話大全 Live-即時影像


縣市
區別
寺廟名稱
主祀神佛 ->排序
寺廟地址 ->排序[ 全國廟宇大搜尋 ] 人氣: 3043
電話
*新北市
蘆洲市
蘆洲和平宮 *
* 蘆洲市和平路30號 *
0910137231



蘆洲和平宮
主祀神佛: 清水祖師 天上聖母 中壇元帥    【免費申請廟宇登錄
蘆洲市和平路30號    電話: 0910137231




本筆資料來源:由廟方或信徒自行登錄,登錄時間:2010/10/22 下午 04:52:25
   【 若貴寺廟資料不希望公開 或 登錄資料有誤,歡迎來信更正 或 申請刪除。連絡我們
 我要在  蘆洲和平宮  留言 】【  在 蘆洲和平宮  登錄 人力資源需求 

廟宇管理程式 免費下載 ← 免費版,無筆數限制
沒有 蘆洲和平宮 的相關視頻影片,隨機其他影片↓


本廟供奉主神是清水祖師禮拜一禮拜三禮拜五晚上有辦事辦事神尊是天上聖母(大媽)但禮拜一.三.五有遇到初一.十五沒辦事有事可來詢問
蘆洲和平宮-行動條碼QR Code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中國大陸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4],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媽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內陸的閩西客家山區。福建的媽祖廟中有三座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和統戰因素,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但整體來說大陸上的媽祖信仰仍遠不及台灣的熱度。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台灣著名的媽祖廟,有台中大甲鎮瀾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彰化鹿港天后宮(新舊祖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嘉義朴子配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彰化市南瑤宮、台南顯宮鹿耳門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苗栗竹南中港慈裕宮、苗栗竹南龍鳳宮、苗栗通霄拱天宮、臺北市松山慈祐宮、臺北市關渡宮、臺北市西門町媽祖廟、台北縣新莊慈祐宮、板橋慈惠宮、屏東縣屏東市慈鳳宮、屏東縣里港鄉雙慈宮,以及高雄市旗津旗後天后宮等。

所謂的「迎媽祖」(也作「迓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
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

據說媽祖誕辰遶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保生大帝)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保生大帝)誕辰遶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保生大帝)的烏紗帽。

民間信仰中,則將哪吒奉為神祇,俗稱為三太子,統帥宮廟五營神兵的中壇,故又稱為中壇元帥、中壇太子、哪吒千歲。傳說,哪吒腳踏風火輪,行動非常便捷,故許多職業駕駛人,如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遊覽車司機等,往往奉其為守護神,並放置一尊小型的哪吒像于車上,祈求行車平安順利。

根據封神榜記載,祂是鎮守陳塘關總兵李靖將軍的三子,李靖的妻子懷胎三年六個月,產下一粒大肉球,李靖大驚用劍切開後,裡面出現一個眉目清秀、遍體紅光、肚子圍著一塊紅綾叫「混元綾」,右臂環著一隻「乾坤圈」的小孩兒,之後太乙真人將紅孩兒命名為「哪吒」,並帶回山洞教習武藝,哪吒幼年非常頑皮,但他天賦秉異,所以勇武絕倫,法力高強,在一次的調皮行動中打死了海龍王三太子以及諸魔的首領石磯娘娘的門人,闖禍後,師父太乙真人要他自殺以謝罪,由於太乙真人的憐惜,再以蓮藕為肉、荷葉為衣,使哪吒重造骨肉,肉體重生,之後命他下山輔助周武王和姜子牙伐紂,完成伐紂大業後與他父親李靖,受玉皇大帝封為神兵、神將的統帥,專門佐善伐邪,鎮壓妖魔。
又有一說:哪吒原本是玉皇大帝駕前的神將叫「大羅仙」,身長六丈、頭戴金輪、三個頭、九隻眼、八條手臂、口吐青雲,足踏飛火輪官任「中營大將軍」,亦稱「中壇元帥」,由於人世間多魔障,玉皇大帝就派他下凡降魔,轉世托胎為李靖之第三個兒子,於世間完成降魔後特封為「天帥之領袖」,永遠鎮守天安門。由於太子爺的勇武以及神力高強,崇信者武人居多,但在佛、道兩界也都相當尊崇「太子爺」法尊。
農曆九月九日,在福建•廣東的太子爺廟中,牲禮堆積如山、香火繚繞。身穿甲冑,右手上揚,拿著戰戟,左手橫胸,握著乾坤圈,左腳踩著風火輪,身纏飛帶,有如騰雲駕霧狀,外貌身軀像七歲孩童,面貌豐圓,五官端正,顯露出威嚴又不失童氣的太子爺神像,神閒氣定地看著民眾及信士虔誠的膜拜。在大陸除了信徒及武人祭拜太子爺(也稱中壇元帥),在村莊內村民會請道士,在村莊五方豎立「五方旗」,請道士祭拜中壇元帥、土地、城隍、炳靈公等神明,誦經做法,驅除疫癘。
太子爺移民來台後,台灣民眾尊稱為「中壇元帥」、「太子元帥」「三太子」,也有其他如:「哪吒太子」、「大羅仙」、「金康元帥」「金鐶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等尊稱,而台灣的道教將祂尊稱為護法主將。
哪吒為台灣民間信仰中俗稱的「三太子」,亦即是「中壇元帥」,在臺灣屬於受到相當普遍祭祀的神明,其形象亦出現於民間藝陣。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相傳哪吒係玉皇大帝駕前的中營元帥,統率東西南北中五營的天兵神將,故稱為「中壇元帥」、「中營神將」或「中營大將軍」。
在道教的小法作法當中常常召五營兵馬來助陣。五營之中的中營為哪吒太子,也即中壇李元帥,統領三秦軍。換言之,五營法壇的信仰當中,中營居中地位是李哪吒。
而在宮廟的中壇必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李哪吒塑成童子像,左手拿金捲,右手執金鎗,腳踏風火輪,表示威風凜凜法力無邊。
哪吒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相當重要的人物,《封神演義》第十二回至十四回敘述哪吒的出生、歷劫、死亡及再生,極為精彩動人;之後哪吒擔任姜尚的先行官,驍勇善戰,也予人深刻的印象。這都是作者根據元明戲曲中哪吒的形象加工而來,哪吒至此應該是已經定型。之後的地方戲曲演出哪吒故事,也都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民間傳說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貌如五六歲小兒,身圍肚兜,手執長鎗,腳踏風火輪。其實哪吒原是佛教的護法神,後來才逐漸轉變成道教神祇。
哪吒信仰,起源於唐代,哪吒是毘沙門天王五子中的第三子。在唐代所譯的密教典籍中,毘沙門天王是護法及施福的神祇。哪吒常隨侍在毘沙門身旁,托塔相隨,塔中供奉釋迦牟尼舍利。在唐代所譯佛經及流傳於日本的密教典籍中,哪吒是毘沙門天王的眷屬神,地位並不特別。然而到了宋代,哪吒漸被道教所吸收,禪宗公案中並流傳著哪吒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的說法;至《封神演義》、《西遊記》而哪吒被定位成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形貌,也成為道教護法伏魔神祇。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1047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民間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

圓寂後,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公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

隨著安溪移民來台,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尤以台北地區最盛。
家世

清水祖師生於書香世家,是宋福建著名理學家陳知柔的後裔,清水祖師之太祖、曾祖、大伯、二伯、四叔、弟陳夢得均考中進士。祖師之父陳機更是滿腹經綸,以作詩聞名一時。

生平

清水祖師生於宋慶曆七年(1047年)[1],永春縣小岵人[1]。

清水祖師幼年時,即在大雲院出家,遍訪名山後,居於永春縣,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安溪求雨,非常成功。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在「張巖」建庵。祖師見「張巖」之「清泉不竭」,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而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多賴清水祖師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幾度拓展,終於開拓寺宇。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多名為「清水巖」,如艋舺清水巖等。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事業,多次募捐款項,號召造橋鋪路,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並且醫道高明,常常施藥救助人民。閩南一帶人士皆相當崇敬。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故加以奉祀。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

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生於書香門第,不應自幼削髮為僧。於是出現了幾種說法:

1、隱居說:清水祖師有濃厚的愛國思想,被其父影響,在亂世之中,以隱居明志,並非真正遁入空門。但清水祖師幼年懵懂時即出家,考其出家原因,似乎無法聯繫「隱居明志」、「愛國思想」。

2、抗金說:有人認為清水祖師出家的目的,是掩飾其對抗金活動的支持,甚至,其本人也是抗金志士。但據研究,祖師圓寂於1101年,而金朝則是1115年才初創,到1125年 遼朝亡後,金始攻宋,而宋朝的抗金活動才開始。抗金之說,根本於年代不合。

3、抗元說:與上述說法雷同,只是把抵抗的金朝改為元朝。但祖師在北宋時已然圓寂,根本沒有元朝可抗。

在宋代福建,佛教非常興盛,寺院之多,出家人數之眾,都是中國的首位,時人有「閩中塔廟之盛甲於天下」和「山路逢人半是僧」的說法。而且當時的福建,出家為僧不但受人景仰,更是一種時尚,許多書香門第的子弟都出家為僧,清水祖師只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並非異數。沒有必要將之特異化,並加上「抗金」、「抗元」傳說。

清水祖師的功績主要如下:

造橋:造橋鋪路,便民甚多。清水祖師於永春「勸造橋樑數十」。到了安溪,又募捐勸造通泉橋、谷口橋、汰口橋等。清水祖師一生募捐,修造幾十座橋樑,對民眾生活、行動幫助極大,自然得到民眾的感佩。

施藥: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施藥活人,是極大的善舉。清水祖師以其高超之醫術,在瘴癘之氣盛行的閩南一帶,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眾,而患者無不感激、愛戴。

求雨:一般人認為,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現象,如下雨與否,唯有神聖,方能成之。但清水祖師在世時,就已經屢次祈禱成功,讓蒼天降下甘霖,被認為有功於解決多次的旱災。也因為求雨屢次的成功,被視為神蹟,清水祖師也被賦予相當的神秘色彩。

封號

由於清水祖師圓寂後,不忘蒼生,每禱則應,多次求雨驅蟲,非常靈驗。地方人士上報朝廷,屢屢得到封號如下:

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敕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大師」。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加封為「昭應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大師」。

宋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再加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

傳說南宋時,泉州知府真德秀,乃程朱理學名儒,以清廉自居,向來不喜勞民傷財。泉州大旱時,在幕僚、官民不斷建議之下,方不得已率眾舉行祭典,向清水祖師求雨,並在清水祖師神像下方堆滿紙錢,意思暗示若求雨不成,即要燒毀神像。

祭祀完畢,立刻下起大雨,而且還飄落一片梧桐葉,上面寫著四句詩:「雨是江西雨,移來泉州府,老佛若無靈,渾身成火灰。」意思是清水祖師施展法力,將本來江西應該下的雨,挪到泉州來抒解旱災。如果清水祖師我不能靈驗,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燒成灰燼。

真德秀為感謝神威,於是在祖師廟「真人」之匾額之上,添上一個「真」字,成為「真真人」,其意為誇獎清水祖師是「真人」之中的「真人」。從此,真德秀篤信清水祖師。

據說,安溪祖師廟第十支首籤詩:「火發連天炎,嶺危去路難。若無天降雨,禍福在人間。」就是在講真真人這個故事。

烏面祖師

關於此傳說有二:

1. 傳說中,安溪清水巖是塊福地,適合修道。而祖師初居清水巖,遇到原先佔據此地的四個山鬼,趙、王、蘇、李四大將來挑戰,明言此地為其所據,要求祖師離開。清水祖師於是與他們鬥法,四大將失敗逃離,卻在夜半回到清水巖來,把出口悉數封死,縱火燒山,連燒了七天七夜,就正當四大將歡欣鼓舞,自度清水祖師已死,要重新佔據清水巖時,卻發現清水祖師無恙端坐,只是臉被燻黑了。從此四大將心悅誠服,成為清水祖師的護法神。而清水祖師的塑像,其面部也必為黑色。
2. 祖師未曾出家之前,嫂嫂臨盆生產,無法炊事,請祖師上山砍柴。但不久後,嫂因看見沒有柴薪,而火依舊燃燒,不由得大吃一驚,方知祖師以己身為柴薪,嫂欲將祖師拉起,不料祖師身陷火中,祖師出灶後,安然無恙,唯煙燻黑祖師面孔。

傳說中艋舺祖師廟的有一座清水祖師神像非常靈驗,每次只要有天災、人禍,祖師神像的鼻子或下巴就會掉落,以向信徒示警,信眾皆稱之「落鼻祖師」或「落鼻祖」。後來清法戰爭時,法軍進犯淡水,於是淡水祖師廟將落鼻祖師神像借去淡水,助長神威,事後卻不歸還,導致艋舺與淡水兩派信徒之間的紛爭。淡水方面,則說此神像本是淡水信徒所有,是艋舺祖師廟借去遊行轄境的。在兩派紛爭的結果之下,於是由艋舺與淡水輪流奉祀。

落鼻祖師的正名又稱為「蓬萊老祖」,終年接受上百個宮廟、聚落(迎請地域轄大台北、基隆市、宜蘭縣、桃園縣等)以及私人民宅所迎請,由於其鼻子不定時於廟中或各迎請單位中掉落,衍生了許多傳奇性的落鼻故事,譬如鼻子會化作蟬黏在樹上,並且發出蟬的叫聲等情節,落鼻祖師的故事也出現在許多童話故事的文本,使得落鼻祖師的傳說故事不僅僅充滿神秘性,而且擁有許多趣味性。

另一方面,落鼻祖師由於全身均是沈香木所雕成,沈香木在中藥學來說,具有許多實質的療效,因此又被稱為「藥祖祖師」,有著許多治病的神蹟流傳。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北部有許多宮廟神壇模仿其落鼻造型,而雕塑許多清水祖師分身,諸如:臺北縣瑞芳鎮龍巖宮、臺北縣瑞芳鎮忠仁廟、臺北市北投區稻香里集應廟、臺北縣汐止市忠順廟、臺北縣汐止市濟德宮、臺北市北投區山腳廣福宮、臺北縣新莊市如意堂等。


 在 蘆洲和平宮  登錄 人力資源需求 

蘆洲和平宮 相關人力資源機會
目前沒有 蘆洲和平宮 相關人力資源職缺
 我要在  蘆洲和平宮  留言 


【回 全國廟宇大搜尋】  【廟宇網站設計費用表-全國通用】免費申請廟宇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