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主祀神佛:
南宮孚祐帝君 呂仙祖
【免費申請廟宇登錄】
基隆市中山區西定路398巷20號之1
電話:
2437-1755
【本筆資料來源:由廟方或信徒自行登錄,登錄時間:2011/2/9 下午 01:49:44】
【 若貴寺廟資料不希望公開 或 登錄資料有誤,歡迎來信更正 或 申請刪除。 連絡我們】
|
廟宇管理程式 免費下載 ← 免費版,無筆數限制
沒有 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的相關視頻影片,隨機其他影片↓
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興建會館緣起 本會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歲次乙丑;創會之初,由四十四位熱心公益、愛心助人的善士,秉持著 呂仙祖悲天憫人、樂善好施、救世濟人的明訓;發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拋磚引玉,合力籌募善款,歷經廿三個寒暑,日積月累,從不間斷,無私的奉獻,拯濟急苦。迄今,本會已擁有五百多位會員,加入我們這個服務公益、救助貧困的團隊,為慈善志業,盡心盡力。 餐風露宿、沐雨櫛風雖忝為修道人的擔當,但無莊嚴道場以接引初機,卻有無法弘道利生之憾。所以大家一致決議,要為興建會館而努力,以奠定成辦功德的基石。建館之初,由於經費短絀,遭遇很多的困難與阻礙。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農曆元月五日,遇到善心人士張修萌先生,發大善願,行大佈施,慨捐租用土地乙筆,做為建館基地。更由於興建會館工程需籌措大筆經費;便召集會議,成立籌建委員會,由黃建雄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廣邀眾多委員與幹部,一心一德,出錢出力,對外也進行募捐,終能集腋成裘,積砂建塔。聚資既成,啟建會館之期亦指日可待矣。遂稟奏 呂仙祖降鸞垂示,擇訂吉旦良辰,於是年農曆三月十二日巳時破土開工啟建。 「慈恩深似海,功德殊難量」;呂仙祖的聖蹟顯化,托夢指示,會有信眾前來捐獻。翌晨,果然有台北林口王陳娘老夫人,九十多歲高齡,言明 呂仙祖在夢中指示,要她來此種福田。開工當日,攜孫兒為她祝壽禮金數萬元,悉數捐給本會。隨後更有多位善士,到達會館捐獻善款,以解燃眉之急。荷仗 呂仙祖浩蕩神恩之助緣感召,讓所有參與信眾,一時信心大增,大家同心協力,工程也迅速的在一年內,順利的將兩層樓面建築完成。會館面積近百坪,內部的軟硬體設備,也需龐大經費開支;幸遇諸大善士踴躍捐獻,方臻俱足,善哉盛舉,謹此一併感恩。本會顧問朱麗水大德,樂捐辦公桌椅、櫃子;委員林文忠、李榮源大德,捐建大殿的大理石神棹;里長陳文宗大德贊助地磚鋪設;電燈照明設備全部由李清漢大德捐獻;同時尚有諸多善信大德,也同樣捐助各項設施,使得會館能夠莊嚴殊勝,圓滿落成,磐基永固矣。 會館落成之後,復於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農曆十一月初六日,為 呂仙祖金身開光點眼;旋即於初十日丑時,邀集閤會會員與眾善信,啟建 呂仙祖安座大典,恭迎聖駕降臨,孚佑群生。本會一樓亦設有圖書館,當天九時,由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共同出席剪綵,正式落成啟用。提供給兒童、學子良好的讀書環境;二樓則恭奉 孚佑帝君呂仙祖金尊,供信眾膜拜。此外,全館啟用後,所需水電及管理修繕費用,本會歷年來都有啟建奉點太歲燈、光明燈為信眾消災植福的法會,可平衡開支;從未動用各類濟貧、急難救助、清寒獎學金等專案善款。 為紀念先賢大德,創業維艱,蓽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大無畏精神,種福田於實地,會同閤會會員信眾大德,鳩資成美,興建會館,仁風義行堪欽,厥功告竣,功德殊勝。更仰叨 呂仙祖聖德垂蔭巨庇,會務興旺,道脈賡續。爰就此功德圓滿之際,當思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特鐫此碑以誌緣起。 造館功就,南宮感格,褒揚丹衷,以昭後傚。茲登列籌建功德會館委員芳名於後,惕勵緬懷。

呂洞賓,道教仙人,號「玉清內相金闕選仙純陽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興行妙道天尊」,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稱為呂祖、呂祖師、呂仙祖、純陽祖師。閩南人俗稱其為「呂仙公」,簡稱「仙公」相傳在仙人洞得道升仙。 呂仙原名呂喦(又作「呂岩」),又有說法是本名呂煜,號純陽子,一般認為他唐德宗丙子年即貞元十二年(796年)生於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另一種說法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唐寶曆元年(825年)中了進士,並且為官了一段時間。不久因為厭倦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終南山。傳說後游長安,遇鍾離權,經過「十試」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不知所往。宋代道教學者曾慥編《集仙傳》,稱唐與五代成道之士中「獨純陽子呂公顯力廣大」。
據《宋史·陳摶傳》載:呂曾「數來摶齋中」、「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
《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著錄呂洞賓《九真玉書》1卷。《全唐詩》有其詩4卷、詩二百多首。
《道藏》收錄呂洞賓的傳說和署名呂洞賓著的作品,集為《呂祖志》。
俗名呂巖,河中府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聖誕。據說原姓李,因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呂恩主降生時,異香滿室,天樂浮空,有一隻白鶴自空而降,逕入帳中消失不見。後遇火龍真人,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八仙之一)鍾離權結為知交,經其由夢境點化,呂恩主感悟至深,遂要求拜鍾離權為師。之後再以十試關試其道心,生死關、財利關、忍辱關、慈悲關、情欲關、無貪關、誠實關、豁達關、無懼關、因果關後,即隨鍾離權往終南山修道。於某年農曆五月二十日在岳陽樓羽化升仙,因誓願:「度盡眾生方上昇」。 . 故常頭頂九梁華陽巾、身披八卦鶴敞衣、手持雌雄寶劍、遊化人間、寶劍可斬世人之貪嗔癡(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嗔)、除世人之貧病苦,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恩主、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為「孚佑帝君」之由來。
鍾離權十試呂洞賓傳說
第一試:洞賓一日外出回來,突見家人悉皆病死,洞賓既不悲傷,也不悔恨,只管置辦壽衣、棺木,準備料理後事,不一會兒,又全都活過來,他也無所謂。
第二試:洞賓上街賣貨,買主討價還價後,說好了價錢,但雜主又反悔變卦,只付給一半價錢,洞賓不惱,讓買主大搖大擺地把貨物拿走。
第三試:大年初一,洞賓正欲出門,遇一乞丐倚門乞討,洞賓急忙施予財物,但乞丐卻沒完沒了,一討再討,口出穢言,洞賓只是滿臉堆笑。
第四試:洞賓牧羊山中,忽遇一餓虎追捕羊群。洞賓保護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擋虎,老虎見之悻悻而去。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茅舍讀書,忽然來了一個漂亮女子,聲稱自己是迷了路前來求宿。繼而,這女子百般挑逗洞賓,夜逼共寢。洞賓始終神態自若。
第六試:洞賓一日外出歸來,發現家中遭竊,財產洗洗劫一空,洞賓沒有頹喪,沒有報官,乃躬耕自鋤。鋤地時忽然挖出十幾錠黃金,洞賓趕緊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試:一次上街買些銅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洞賓馬上退還給貨主。
第八試:有個顛狂道士在街巷裡賣藥,聲稱服者立死,來世可以得道。人們聽了,誰個肯自尋死路?洞賓不信這個邪,買回服之、安然無恙。
第九試:河水泛濫,洞賓與眾人乘舟渡河,行至中游,狂風暴作,波濤洶湧,眾人驚懼,唯洞賓神態自若,端然不動,視生死之度外。
第十試:洞賓獨坐室中,忽見無數奇形怪物狀的妖魔鬼怪,有的欲殺之,有的欲打之,洞賓毫不畏懼。又一群夜叉,押著一個血淋淋的死囚,前來找洞賓索命:「你前世殺了我,今當賞還我命!」洞賓道:「殺人嘗命,欠債還錢。」神態自若,端然不動。忽然見空中大喝一聲,鬼怪皆無。一人撫掌大笑,卻是雲房先生漢鍾離。
十試呂洞賓,呂洞賓皆以平常心態對待。鍾離權極為滿意。帶著呂洞賓至終南山鶴嶺,傳以靈寶秘法,上真秘法,共同開創了鍾呂金丹派。
(一說鍾離權的師傅東華帝君,是純陽真人呂洞賓的前身。該說法多見於明清小說以及降鸞書、勸善文中,如《八仙得道傳》、《東遊記》等。另據《歷代神仙通鑒》,呂洞賓是上古聖王「皇覃氏」轉世。)
【 在
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登錄 人力資源需求 】
[每頁
10
筆/共
1
筆主題][目前在第
1
頁/共
1
頁]
|
|
登記時間:2013/3/11 下午 02:21:10
|
我的生活過不下去了生活紓困你幫助我就讀中華商海2年下學级請你幫肋我
|
【 我要在
基隆市呂仙祖慈善功德會
留言 】
【回 全國廟宇大搜尋】
【廟宇網站設計費用表-全國通用】 免費申請廟宇留言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