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台南市安定區後堀潭湄婆宮 的相關視頻影片,隨機其他影片↓
湄婆宮是安定區「後堀潭」部落的庄廟,原廟址在「嶺頂」地界,「嶺頂」位於後堀潭東邊,也是先民的聚落。明鄭時期,後堀潭庄奉祀天上聖母,係早期先民由福建泉州一帶,移徙來此墾荒,爲祈求媽祖神佑,隨身渡海來台,迄今300多年,當時此地僅有13戶零居民星聚落,爲感念媽祖恩澤,同心協力,擇地築庵,供奉膜拜,爲庄頭守護神明,亦成為庄民祈求心靈保障,聯絡情誼,擬聚力量的信仰中心。從此,開啟後堀潭庄與天上聖母(媽祖)之神原始頁。
昔日「後堀潭」湄婆宮的香境盛況,曾廣及「崁頂 」、「後堀潭」、「蘇厝」、「林厝」、「西衛」、「崁頂」、「百二甲」和「胡厝寮」等所謂「頂八庄」地界。
湄婆宮媽祖神像的由來,地方流傳這樣的傳說。明永曆15年(1661)延平郡王鄭成功,由鹿耳門入台後,隨軍出巡探勘地形,尋求民瘴,抵達「嶺頂」,見居民供奉媽祖信仰,爲撫念鄉情,特將隨艦護2尺8寸的「軟身」金身媽祖神像一尊與眾部將,賜給墾農13戶庄民信仰膜拜,起初被祀奉於林氏廳堂,為當地開基緣由。
所謂「軟身」,顧名思義是說金尊體態雕塑上,其各部關節處條理分明,並以木梢固定支撐組合而成與人類骨骼結構相同,可以自由活動。此種雕工精緻獨具風格,係明清時期最盛行之雕刻法,由此可證神尊年代之淵遠,據傳述軟身媽祖神尊在遺駕時,若不慎動到手腳或頭部,如有異樣,遺駕之人其相同部位將有感覺不舒服,此乃意謂媽祖之神靈與人相通。
湄婆宮原稱「天上聖母」「媽祖廟」,民國52(1963)年出版的「台灣省台南縣寺廟大觀」,才出現湄婆宮的廟名。明永曆21年(1668),庄民在「嶺頂」興建公厝,安奉媽祖神像。
「湄婆宮」傳於清康熙59年(1720年),為感念媽祖神恩,由地方耆老黃闖、林羿、吳新佑、林在、林樣等人興起興建,以土角建造宮殿,供奉「湄洲媽祖」並命名為「湄婆宮」,早期媽祖擁有百餘甲之庄地,農戶尋田時均需騎馬始能到達,由此足證當時在「湄洲媽」神威靈感庇祐下,庄頭戶民之富裕情況。
乾隆32(1767)年,因年久失修,樑柱腐朽,管理人黃添財、林港、黃柏、洪茂全等,發動重建。道光3年(1833)7月,一場大風雨,灣裡溪(今曾文溪)氾濫成災,蘇厝庄遭沖毀,多人遷入後堀潭。光緒13年(1887),由地方仕紳林等、林極步、林和尚等捐金450圓,重建廟宇。
昭和3年(1928)湄婆宮再度受損於曾文溪水患,翌年,董事林極步、林大川,管理人林等、蘇伯等,募款重建,為土埆磚造建築:民國74年(1985)又因廟身蛀食毀損,神殿簡陋,廟室狹宰,決議重建,民國85年(1996)完工。
湄婆宮另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謝府元帥、中壇元帥、虎爺等,信徒迄今已增到45戶。民國25年次的廟祝黃連續表示,20多年前建廟,只有10多萬元,沒錢了,就向鹿耳門天后宮借,獲得鼎力協助,過去兩廟的關係密切。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中國大陸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4],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媽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內陸的閩西客家山區。福建的媽祖廟中有三座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和統戰因素,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但整體來說大陸上的媽祖信仰仍遠不及台灣的熱度。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台灣著名的媽祖廟,有台中大甲鎮瀾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彰化鹿港天后宮(新舊祖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嘉義朴子配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彰化市南瑤宮、台南顯宮鹿耳門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苗栗竹南中港慈裕宮、苗栗竹南龍鳳宮、苗栗通霄拱天宮、臺北市松山慈祐宮、臺北市關渡宮、臺北市西門町媽祖廟、台北縣新莊慈祐宮、板橋慈惠宮、屏東縣屏東市慈鳳宮、屏東縣里港鄉雙慈宮,以及高雄市旗津旗後天后宮等。
所謂的「迎媽祖」(也作「迓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
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
據說媽祖誕辰遶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保生大帝)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保生大帝)誕辰遶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保生大帝)的烏紗帽。
【 在
台南市安定區後堀潭湄婆宮
登錄 人力資源需求 】
目前沒有 台南市安定區後堀潭湄婆宮 相關人力資源職缺
【 我要在
台南市安定區後堀潭湄婆宮
留言 】
【回 全國廟宇大搜尋】
【廟宇網站設計費用表-全國通用】免費申請廟宇留言板